声明

本文是学习GB-T 23853-2022 卤水碳酸锂.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卤水碳酸锂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标签及随行文件、包装、运输、

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卤水碳酸锂。

注:该产品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材料生产、玻璃制造、陶瓷生产及制冷、焊接、锂合金和冶金连铸等领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3050—2000 无机化工产品中氯化物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 电位滴定法

GB/T 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 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9077 粒度分布 激光衍射法

HG/T 3696.1 无机化工产品 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第1部分:标准滴定溶

液的制备

HG/T 3696.2 无机化工产品 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第2部分:杂质标准溶

液的制备

HG/T 3696.3 无机化工产品 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第3部分:制剂及制品

的制备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式:Li₂CO₃

相对分子质量:73.89(按2018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5 分类

卤水碳酸锂分为 I 型、Ⅱ型和Ⅲ型。

GB/T 23853—2022

注: I
型产品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材料生产;Ⅱ型产品主要用于玻璃、陶瓷制造等;Ⅲ型产品主要用于制冷、焊接、
锂合金和冶金连铸等领域。

6 要求

6.1 外观:白色粉末,具有流动性,无可见杂质。

6.2 卤水碳酸锂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技术指标

项 目

指 标

I型

Ⅱ 型

Ⅲ型

碳酸锂(Li₂CO₃)(干基),w/% ≥

99.6

99.2

99.0

硫酸根(SO₄),w/% ≤

0.01

0.05

0.10

氯化物(以Cl计),w/% ≤

0.02

0.05

0.10

盐酸不溶物,w/% ≤

0.005

0.01

0.01

干燥减量,w/% ≤

0.4

0.5

0.6

金属离子

钠(Na),w/% ≤

0.03

0.05

0.05

钾(K),w/% ≤

0.002

0.005

0.005

钙(Ca),w/% ≤

0.005

0.01

0.02

镁(Mg),w/% ≤

0.005

0.01

0.02

铁(Fe),w/% ≤

0.001

0.002

0.005

锰(Mn),w/% ≤

0.001

铜(Cu),w/% ≤

0.005

硼(B),w/% ≤

0.005

0.01

0.03

硅(Si),w/% ≤

0.002

磁性物质,w/% ≤

0.00001

粒径分布Do/μm

3~8

7 试验方法

警示——本试验方法中所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腐蚀性,操作时应小心谨慎!必要时需在通风橱中
操作。如溅到皮肤或眼睛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就医。

7.1 试验用试剂和制品

试验用试剂和水,当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应为分析纯试剂和 GB/T 6682—2008
中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当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均应按
HG/T 3696.1、

HG/T 3696.2、HG/T 3696.3 的规定制备。

7.2 外观判别

在自然光下,于白色衬底的表面皿或白瓷板上用目视法判定外观。

GB/T 23853—2022

7.3 锂离子的鉴别试验

7.3.1 原 理

高碘酸铁钾(K₂FelO 。) 与 锂(Li)
离子反应,生成黄白色沉淀,可用于锂离子鉴别。

7.3.2 试 剂

7.3.2.1 盐酸溶液:1+4。

7.3.2.2 碱金属高碘酸铁溶液。将2 g 高碘酸钾溶于10 mL
氢氧化钾溶液(80 g/L) 中,用水稀释至

50 mL,加 入 3 mL 氯化铁溶液(100 g/L), 搅拌均匀后,用氢氧化钾溶液(80
g/L) 稀释至100 mL。

7.3.2.3 氯化钠饱和溶液。

7.3.3 试验步骤

7.3.3.1 试验溶液的制备

称取约2 g 样品,精确至0.1 g 。 置于100 mL
高型烧杯中,加水润湿。滴加盐酸溶液至样品刚好溶

解,用水稀释至约50 mL, 混合均匀。

7.3.3.2 鉴 别

在表面皿上加1滴试验溶液,然后在其上滴加1滴氯化钠饱和溶液、2滴碱金属高碘酸铁溶液,用

酒精灯或其他安全热源加热至45℃~50℃保持15s~20s,
与空白试验对比,溶液应呈黄白色浑浊状。

空白试验是除不加试验溶液外,其他加入的试剂量与试验溶液处理完全相同。

7.4 碳酸锂含量的测定

7.4.1 原 理

样品加水后,以溴甲酚绿-
甲基红为指示液,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根据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

的量,计算碳酸锂含量。

7.4.2 试剂或材料

7.4.2.1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

7.4.2.2 溴甲酚绿- 甲基红指示液。

7.4.2.3 无二氧化碳的水。

7.4.3 试验步骤

称取约0.6 g 已于250℃~260℃条件干燥至质量恒定的样品,精确至0.0002 g 。
置于锥形瓶中, 加50 mL 无二氧化碳的水、10滴溴甲酚绿-
甲基红指示液,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

暗红色,煮沸2 min 。
冷却后继续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暗红色为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7.4.4 试验数据处理

碳酸锂以碳酸锂(Li₂CO₃) 的质量分数 wi 计,按式(1)计算:

style="width:4.59335in;height:0.6468in" /> (1)

GB/T 23853—2022

式中:

c -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₁— 滴定样品溶液所消耗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 — 空白试验所消耗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m — 样品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
碳酸锂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1/2Li₂CO₂)=36.94]。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大于0.2%。

7.5 硫酸根含量的测定

7.5.1 原理

在酸性介质中,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生成难溶的硫酸钡。当硫酸根离子含量较低时,在一定时间内

硫酸钡呈悬浮体,使溶液混浊。采用目视法比较样品溶液与标准比浊溶液的浊度。

7.5.2 试剂或材料

7.5.2.1 盐酸溶液:1+1。

7.5.2.2 氯化钠-盐酸-丙三醇混合溶液。称取12g
氯化钠溶于40 mL 水中,加1 mL 盐酸,用丙三醇稀 释至100 mL,
混合均匀。若丙三醇带有黄色,应预先用活性炭进行去色处理。

7.5.2.3 氯化钡溶液:250 g/L。

7.5.2.4 硫酸盐标准溶液:1 mL 溶液含硫酸盐(SO₄
mg。 用移液管移取10 mL 按 HG/T 3696.2 制备的硫酸盐标准贮备溶液,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7.5.3 试验步骤

7.5.3.1 试验溶液的制备

称取约2.5 g±0.01g 样品。置于100 mL
高型烧杯中。用少量水润湿,加盖表面皿后缓慢滴加盐
酸溶液至样品完全溶解,加10 mL 水,加热至沸。冷却后将溶液全部转移至25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

释至刻度,摇匀。溶液静止后用中速定性滤纸干过滤,弃去前10 mL 滤液。

7.5.3.2 试验

用移液管移取10 mL 试验溶液,置于50 mL 比色管中。加水至约30 mL, 加 1 mL
盐酸溶液、 10mL 氯化钠-盐酸-丙三醇混合溶液,摇匀。边摇动边滴加3 mL
氯化钡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放置5 min,所呈浊度不应大于标准比浊溶液。

标准比浊溶液是取0.10 mL(I 型)、0.50 mL(Ⅱ 型)、1.00 mL(Ⅲ
型)硫酸盐标准溶液,与样品溶液

同时同样处理。

7.6 氯化物含量的测定

7.6.1 电位滴定法(仲裁法)

7.6.1.1 原理

见GB/T 3050—2000 中第3章的规定。

7.6.1.2 试剂或材料

按GB/T 3050—2000 中第4章的规定准备。

GB/T 23853—2022

7.6.1.3 仪器设备

按 GB/T 3050—2000 中第5章的规定准备。

7.6.1.4 试验步骤

称取约3 g 样品,精确至0.01 g 。置于100 mL
高型烧杯中,用少量水润湿,加盖表面皿后缓慢滴加
硝酸溶液至样品完全溶解,加热至沸。冷却后加1滴溴酚蓝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硝酸溶液调节溶
液的颜色恰呈黄色,以下按GB/T 3050—2000
中6.2的规定,从"加乙醇,使乙醇与所取溶液的体积之

比为3:1,总体积不应大于40 mL … … " 开始进行操作。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7.6.1.5 试验数据处理

氯化物含量以氯(Cl) 的质量分数w₂ 计,按公式(2)计算:

style="width:4.20001in;height:0.63998in" />

式中:

…… … … ……

(2)

V -
滴定试验溶液所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空白试验所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c —— 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 氯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Cl)=35.45];

m —— 样品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大于0.002%。

7.6.2 目视比浊法

7.6.2.1 原理

在酸性介质中,氯离子与银离子生成难溶的氯化银,当氯离子含量较低时,在一定时间内氯化银呈

悬浮体,使溶液混浊。采用目视法比较样品溶液与标准比浊溶液的浊度。

7.6.2.2 试剂和材料

7.6.2.2.1 硝酸溶液:1+4。

7.6.2.2.2 硝酸银溶液:17 g/L。

7.6.2.2.3 氯化物标准溶液:1 mL 溶液含氯(Cl)0.10 mg。 用移液管移取10 mL
按 HG/T 3696.2 制备 的氯化物标准贮备溶液,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用前配制。

7.6.2.3 试验步骤

7.6.2.3.1 试验溶液的制备

称取约2.5 g±0.01g 样品。置于100 mL
高型烧杯中,用少量水润湿,加盖表面皿后缓慢滴加硝酸
溶液至样品完全溶解,加热至沸。冷却后全部转移至25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溶液

静止后,用中速定性滤纸干过滤,弃去前10 mL 滤液。

7.6.2.3.2 试验

用移液管移取10mL 试验溶液,置于50 mL 比色管中。加水至约40 mL, 加 1 mL
硝酸溶液、1 mL

硝酸银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2 min,
所呈浊度不应大于标准比浊溶液。

GB/T 23853—2022

标准比浊溶液是取0.20 mL(I 型)、0.50 mL(Ⅱ 型)、1.00 mL(Ⅲ
型)氯化物标准溶液,与样品溶液

同时同样处理。

7.7 盐酸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7.7.1 原 理

称取 一 定量样品溶于盐酸溶液,过滤后的残渣在 一
定温度下干燥至质量恒定,确定盐酸不溶物

含量。

7.7.2 试剂或材料

7.7.2.1 盐酸溶液:1+1。

7.7.2.2 硝酸溶液:1+4。

7.7.2.3 硝酸银溶液:17 g/L。

7.7.2.4 甲基橙指示液:1 g/L。

7.7.3 仪器设备

7.7.3.1 玻璃砂坩埚:5μm~15 μm。

7.7.3.2 电热恒温干燥箱:温度能控制在105℃~110℃。

7.7.4 试验步骤

称取约25 g 样品,精确至0.02 g 。 置于500 mL
烧杯中,加少量水润湿。加盖表面皿后加1滴甲基
橙指示液,滴加盐酸溶液至样品全部溶解,并使溶液呈红色,再过量2 mL, 加
水 至 溶 液 体 积 约 为 200mL 。 加热至沸腾5 min,
冷却。用预先在105℃~110℃条件下干燥至质量恒定的玻璃砂坩埚过
滤,用水洗涤至滤液不含氯离子(取1 mL~2mL
滤液,加1滴硝酸溶液和1滴硝酸银溶液进行检验)。

将玻璃砂坩埚置于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在105℃~110℃条件下干燥至质量恒定。

7.7.5 试验数据处理

盐酸不溶物含量以质量分数 w; 计,按公式(3)计算:

style="width:2.12667in;height:0.5467in" /> … ……………… …… (3)

式 中 :

m₁— 盐酸不溶物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 — 样品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大于0.001%。

7.8 干燥减量的测定

7.8.1 原 理

样品在250℃~260℃的条件下干燥至质量恒定,比较样品干燥前后的质量变化。

7.8.2 仪器设备

电热恒温干燥箱或高温炉:温度能控制在250℃~260℃。

7.8.3 试验步骤

称 取 约 5 g 样品,精确至0.0002 g 。
置于已于250℃~260℃条件下干燥至质量恒定的瓷坩埚中,

GB/T 23853—2022

在250℃~260℃的电热恒温干燥箱或高温炉中干燥至质量恒定。

7.8.4 试验数据处理

干燥减量以质量分数w; 计,按公式(4)计算:

style="width:2.77331in;height:0.5599in" /> ………… ……………… (4)

式中:

m — 干燥前样品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₁— 干燥后样品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大于0.01%。

7.9 金属离子及硼、硅含量的测定

7.9.1 原理

样品溶解后,由载气带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雾化系统进行雾化后,以气溶胶
形式进入等离子体的轴向通道,在高温和惰性气体中被蒸发、原子化、电离和激发,发射出的所含离子的
特征谱线经分光系统进入光谱检测器,光谱检测器依据特征光谱进行定量检测,确定各金属离子的

含量。

7.9.2 试剂或材料

7.9.2.1 盐酸溶液:1+1。使用优级纯盐酸配制。

7.9.2.2 硝酸溶液:1+4。使用优级纯硝酸配制。

7.9.2.3 金属离子及硼、硅标准溶液:1 mL 溶液含钠(Na
、钾(K) 、钙(Ca) 、镁(Mg) 、铁(Fe) 、锰(Mn) 、 铜(Cu) 、硼(B) 、硅(Si)
各0. 1 mg 。 用移液管各移取10 mL 按 HG/T 3696.2 制备的钠(Na) 、钾(K)
、钙 (Ca)、镁(Mg) 、铁(Fe) 、锰(Mn) 、铜(Cu) 、硼(B) 、硅(Si)
标准贮备溶液,分别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用 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7.9.2.4 金属离子及硼、硅标准混合溶液:1 mL
溶液含钠(Na) 、 钾 (K) 、钙 (Ca) 、镁 (Mg) 、铁 (Fe) 、 锰 (Mn)
、铜(Cu) 、硼(B) 、硅(Si) 各10 μg 。用移液管各移取10 mL
金属离子及硼、硅标准溶液中每种离子 的标准溶液,置于同一个10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7.9.2.5 水 :GB/T 6682—2008 规定的二级水。

7.9.3 仪器设备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 测 定 1 mg/L 或10 mg/L
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重

复测定10次的 RSD≤0.5% 。 各被测定离子 ICP-OES 常用谱线及检出限见附录
A。

7.9.4 试验步骤

7.9.4.1 试验溶液 A 的制备

称取约5 g 样品,精确至0.01 g 。置于400 mL
烧杯中,加少量水润湿,加盖表面皿后缓慢滴加盐酸
溶液至样品完全溶解,加热至微沸,冷却至室温。全部移入250 mL(V₁)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

匀。此溶液为试验溶液 A, 用于金属离子及硼、硅含量的测定。

7.9.4.2 试验

用移液管分别移取20 mL(V₂) 试验溶液 A (见7.9.4. 1),置于6个100 mL
容量瓶中,各入加5 mL

GB/T 23853—2022

硝酸溶液,再分别加入0.0 mL 、1.00 mL 、2.00 mL 、3.00 mL 、4.00mL
、5.00mL 金属离子及硼、硅标准混

合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开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
待运转稳定后,在所选优化条件下,分别测得
各离子不同质量的发射光谱强度。以被测离子质量(A)
为横坐标,对应的发射光谱强度(I) 为纵坐标,
绘制工作曲线,将曲线的反向延长线与横坐标相交,交点与原点之间距离即为被测离子质量,示意图见

图1,经计算得各离子含量。

style="width:10.16672in;height:4.96672in" />离子质量数值4/ μg

图 1 工作曲线示意图

7.9.5 试验数据处理

金属离子及硼、硅含量以钠(Na) 、 钾 (K) 、钙 (Ca) 、镁 (Mg) 、 铁 (Fe)
、 锰 (Mn) 、 铜 (Cu) 、硼 (B) 、硅

(Si) 的质量分数 wx 计,按公式(5)计算:

style="width:3.54in;height:0.68002in" /> (5)

式中:

A;- 从工作曲线上分别查出的钠(Na) 、钾 (K) 、钙(Ca) 、镁 (Mg) 、铁 (Fe)
、 锰(Mn) 、 铜(Cu) 、 硼

(B)、硅(Si) 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微克(μg);

m - 试验溶液 A (见7.9.4.1)中所含样品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V₁— 试验溶液 A (见7.9.4.1)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₂- 所移取试验溶液 A (见7.9.4.1)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应大于平均值的10%。

7.10 磁性物质的测定

7.10.1 原理

样品加适量水,通过磁棒吸附富集样品中的磁性物质后,用王水分解。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

射光谱仪(ICP-OES) 采用标准工作曲线法测定磁性物质的含量。

7.10.2 试剂或材料

7.10.2.1 硝酸溶液:1+19。使用优级纯硝酸配制。

7.10.2.2
王水:用1体积的硝酸和3体积的盐酸混合,用前现配。使用优级纯硝酸和优级纯盐酸配制。

GB/T 23853—2022

7.10.2.3 磁性物质标准溶液:1 mL
溶液含铁(Fe)、锌(Zn)、 铬(Cr)、镍(Ni) 各0.1 mg。 用移液管各移 取10 mL 按
HG/T3696.2 制备的铁(Fe)、锌(Zn)、铬(Cr)、镍(Ni)
标准贮备溶液,分别置于100 mL 容 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7.10.2.4 磁性物质标准混合溶液:1 mL
溶液含铁(Fe)、锌(Zn)、铬(Cr)、镍(Ni) 各10 μg。用移液管各 移取10 mL
磁性物质标准溶液中每种离子的标准溶液,置于同一个10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 度,摇匀。

7.10.2.5 水 :GB/T 6682—2008 规定的二级水。

7.10.3 仪器设备

7.10.3.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mg/L 或10 mg/L 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 重复测定10次的 RSD≤0.5%。
各被测定离子ICP-OES 常用谱线及检出限见附录 A。

7.10.3.2 磁棒:外观尺寸约为φ17 mm×58
mm,磁感应强度为0.6 T~0.8T, 外层包覆聚四氟乙烯。 使用前,置于250 mL
高型烧杯中,加12 mL 王水和适量水,没过磁棒。在90℃±0.5℃的恒温水浴中,
加热30 min 后取出,用水清洗干净。

7.10.3.3 超声波清洗(振荡

7.10.3.4 恒温水浴:温度能控制在90℃±0.5℃。

7.10.3.5 样品瓶:500 mL
广口塑料瓶,配有密封盖。使用前,用硝酸溶液浸泡2 h 以上,用水清洗

干净。

7.10.3.6 比色管:50 mL, 配有盖。

7.10.4 试验步骤

7.10.4.1 试验溶液 B 的制备

称取200 g~300g 样品,精确至0.1 g。
置于样品瓶中,加少量水润湿,加入磁棒和400 mL 水。盖
上密封盖,并确保密封严密。手动摇晃样品瓶2 min~3min
至样品混合均匀。将样品瓶置于超声波清 洗(振荡)器上,在频率为100 Hz
条件下,吸附富集30 min(或采用同等富集效果的方法进行吸附富

集)。

取下样品瓶,用另一磁棒在瓶外吸住瓶内磁棒,开启密封盖,小心弃去样品瓶内浆料。移去瓶外的

磁棒,用清洁的非金属材质的镊子,将样品瓶中的磁棒取出并移至250 mL
高型烧杯中。

沿烧杯壁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没过磁棒。用另一磁棒在烧杯外的底部吸住杯内磁棒,往复滚动
10次后,弃去洗水。以上步骤至少重复3次,每次尽可能将洗水倒尽。用干净的非金属材质的镊子将
漂洗后的磁棒移至比色管中,加入12 mL
王水和适量水,没过磁棒,盖上比色管盖子(勿盖严密)。置于

温度为90℃±0.5℃的恒温水浴中,加热30 min,取出比色管,冷却至室温。

用另一磁棒在比色管外吸住比色管内磁棒,开启比色管盖子,用水冲洗盖子后,小心将比色管中的
溶液全部移入100 mL
容量瓶中。用少量水冲洗比色管及磁棒,重复3次,洗水合并于容量瓶中,用水

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为试验溶液B,用于磁性异物的测定。

7.10.4.2 工作曲线溶液的制备

在6个100mL 容量瓶中,分别加入0.0 mL、0.20 mL、0.50 mL、1.00 mL、2.00
mL、5.00mL磁性物

质标准混合溶液及12 mL 王水,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7.10.4.3 试验

开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
待运转稳定后,在所选优化条件下,分别测得

GB/T 23853—2022

各离子不同质量的发射光谱强度。以被测离子质量(B)
为横坐标,对应的发射光谱强度(I) 为纵坐标,

绘制工作曲线。

当工作曲线线性不小于0.999时,测定试验溶液和空白试验溶液。

7.10.5 试验数据处理

7.10.5.1 磁性物质中各离子的质量分数 wn;
计,按公式(6)计算:

style="width:3.07319in;height:0.63338in" /> (6)

式中:

B,— 从工作曲线上分别查出的铁(Fe) 、 锌 (Zn) 、 铬 (Cr) 、 镍 (Ni)
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微克

(μg);

m — 样品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应不大于平均值

的 1 0 % 。

7.10.5.2 磁性物质中各离子的质量分数的和w
,按公式(7)计算:

Wa=Wre+wm+wcr+wNi … … ……………… (7)

式中:

Wr—— 磁性物质中铁(Fe) 的质量分数;

wzn—— 磁性物质中锌(Zn) 的质量分数;

wcr—— 磁性物质中铬(Cr) 的质量分数;

Wni— 磁性物质中镍(Ni) 的质量分数。

7.11 粒径分布的测定

按 GB/T 19077 的规定进行测定。

8 检验规则

8.1 出厂检验项目应为第6章规定的所有指标项目,应逐批检验。

8.2
检验时,应选取材料相同、生产条件基本相同、连续生产或同一班组生产的同一规格的卤水碳酸锂
为一批,且每批产品不应超过20 t。

8.3 按 照GB/T6678
的规定确定采样单元数。每一包装为一包装单元。采样时,将采样器自包装袋
的上方斜插入至料层深度的3/4处采样。将采得的样品混匀后,按四分法缩分至不少于1000
g 。将样
品分装于两个清洁、干燥的容器中,密封,并粘贴标签,注明生产厂名、产品名称、类型、批号、采样日期和
采样者姓名。
一份供检验用,另一份保存备查,保存时间宜根据生产企业需求确定。

8.4
当检验结果存在不符合第6章规定的指标要求时,应重新自两倍量的包装中采样进行复验,复验
结果有一项指标不符合,则整批产品为不合格。

8.5 采 用GB/T 8170
规定的修约值比较法判断检验结果是否符合第6章规定的指标要求。

9 标志、标签及随行文件

9.1
卤水碳酸锂包装上应有牢固清晰的标志和标签,内容应至少包括:生产厂名、厂址、产品名称、类
型、净含量、批号(或生产日期)、本文件编号、GB/T 191—2008
中规定的“怕雨”标志。

9.2
每批出厂的卤水碳酸锂都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内容应至少包括:生产厂名、厂址、产品名称、类型、

GB/T 23853—2022

净含量、批号(或生产日期)、产品质量符合本文件的证明和本文件编号。

10 包装、运输、贮存

10.1
卤水碳酸锂应采用双层包装。内包装袋应为聚乙烯或聚丙烯薄膜袋,外包装应为复合塑料编织
袋。每袋净含量为25 kg。 也可采用集装袋包装,每袋净含量为500 kg。

10.2
卤水碳酸内袋包装时应将袋内空气排出,袋口用尼龙绳扎紧,或用与其相当的其他方式封口;外
包装应采用尼龙线或其他质量相当的线牢固缝口。或内外袋袋口对齐、折边,用尼龙线或其他质量相当
的线牢固缝口。

10.3 卤水碳酸锂在运输过程中应有遮盖物,防止日晒、雨淋、受潮。

10.4 卤水碳酸锂应贮存于阴凉干燥处,防止日晒、雨淋、受潮。

10.5 卤水碳酸锂自生产之日起,保质期不应少于12个月。

GB/T 23853—2022

A

(资料性)

ICP-OES 常用谱线及检出限

表 A.1 给出了各被测定离子 ICP-OES 常用谱线及检出限。

A.1 各被测定离子 ICP-OES 常用谱线及检出限

序号

名称

元素

波长λ

nm

检出限DL

*g/mL

主要光谱干扰

1

Na

589.00

589.59

0.02

0.02

Ar

2

K

766.49

769.90

0.06

0.15

Cu

3

Ca

393.37

317.93

0.00002

0.003

4

Mg

279.55

279.08

0.00005

0.02

Ti

5

Fe

238.20

239.56

259.94

0.002

0.002

0.002

6

Mn

257.61

259.37

0.0005

0.0008

Fe,Mo,Nb,Ta

7

Cu

324.75

224.70

327.40

0.002

0.004

0.005

8

Zn

202.55

206.19

213.86

0.002

0.003

0.005

Mg,Cu

Cr,Bi

Ni,V

9

Cr

205.55

206.15

267.72

283.56

0.003

0.004

0.004

0.004

Bi,Zn,Pt

Pt

Fe

10

Ni

221.65

232.00

231.60

0.008

0.009

0.009

Co,W

11

B

249.77

249.68

208.21

0.002

0.004

0.008

Fe

Mo

GB/T 23853—2022

A.1 ICP-OES
常用谱线及检出限 ( 续 )

序号

名称

元素

波长λ

nm

检出限DI

pg/mL

主要光谱干扰

12

Si

251.61

212.41

288.16

0.008

0.010

0.015

V,Mo

Mo

注:波长下划横线的为最佳波长。

延伸阅读

更多内容 可以 GB-T 23853-2022 卤水碳酸锂. 进一步学习

联系我们

DB50-T 1368-2023 饲用燕麦种植技术规程 重庆市.pdf